什么是中國畫?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中國要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要自信,也包括了中國的國粹國畫。
國畫在古代并沒有確定具體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是指在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為什么國畫價值越來越高?
張大千《桃源圖》2.71億元(港幣)拍賣時間:2016年;拍賣行:香港蘇富比;成交價:2.71億元港幣(約合人民幣2.254億元)。張大千是大風堂創始人,國畫大師,其畫價值極高。
張大千《桃源圖》
張大千《愛痕湖》1.008億元拍賣時間:2010年;拍賣行:嘉德;成交價:1.008億元人民幣。
張大千《愛痕湖》
隨著生活的富足,人們對精神的追求越來越多,而藝術是精神需求主要的方面,繪畫又是藝術比較普及,和大眾喜聞樂見的,作為繪畫中的主流種類,國畫自然也不例外,至于為什么越來越有價值,原因有多方面。
《和諧,幸福一家人》 作者:劉硯平
1、代表著一種文化傳承:文化價值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國畫能在很高程度上表現出特有的、符合民族審美經驗的美。
自古以來,人們都是在滿足基本的生存物質條件之后,第一時間追求精神領域的高一級享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群族的文化。中華五千年文化,便是這種眾多潛意識經過洗練、去粗存精總結出來的精華,而國畫,作為直觀視覺藝術的代表,一直占據著很大的權重,也是在社會傳播面極廣的“載體”。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也是幾個古代文明唯一能延續不斷的,隨著一個世界的大環境因素,世界越來越了解中國,也越來越重視中國的文化,國畫是中國文化重要的載體,是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繪畫藝術。
除了最頂端的傳世名畫,現當代的大師之作,價值也越來越高!
2、寄托了諸多人文情懷、世人內心向往:藝術價值
國畫創作,都是以寄托、表達某一種人文情懷美好向往的主體為方向的,創作者們用自己極高的創作技藝,把自己高尚的審美理想,傾注于國畫之中。
在精神力表現上,國畫是以超出物欲的境界、以審美為核心特征的超功利層面。故而,對美的理解水平越符合傳統、對表現手法的越高超,其作品表現出來的“受寵度”也會越高。
國畫是中國獨有的繪畫形式,而且自成體系,又經過這么長歷史的發展,也是非常成熟的繪畫形式,這一些都決定著國畫越來越有價值,是必然的結果。
國畫與現代西方最主要的畫種油畫,有著很大的區別,除了繪畫材料表現形式等等,最重要的區別是寫實與寫意,不說其產生的原因,就是藝術的本質就是傳情達意,表達作者的意,寄托欣賞者的情,而國畫正是更適合這種表達的繪畫形式,中國很多留洋的油畫大家,到了后期晚年都更喜歡畫國畫。
《和平新春》 作者:喻繼高
3、物質不斷進步推動國畫的投資價值越來越高:收藏價值
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對應對物質領域,最后都會以價格的形式來反應到收藏價值上。
通俗來說就是:這個國畫不僅有文化傳承、還有創作水準,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會提高收藏價值。反過來也是,物質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又反過來抬升了國畫藝術品的價值。
縱觀歷史上的國畫行情,在投資的領域可能有偶爾的冷清與火熱之分,但,作為表現收藏價值,卻始終堅挺、持續上漲著,這就是文化藝術類商品與普通商品的本質區別。
《山高水長》 作者:高金福
國畫是可以代表國家的文化藝術,也是國家軟實力的具體表現,而現在中國的復興有目共睹,國家的強盛也是舉世公認,而代表中國文化藝術的國畫,自然更受到世界的認可,價值越來越高自然大勢所趨。
我們要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的就是堅定自信,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注:圖文來自網絡,僅供藝術品愛好者參考交流,不代表本網站觀點,不做真偽定價之依據).